读新闻
【記者鄭國樑、陳素玲、周志豪、曹悅華、王昭月/台北7日電】面對逾半世紀以來最大旱災,經濟部長王美花提出科學園區可鑿井取水,引發議論。不僅科學園區受限環評法「不能鑿井取水」,經濟部前部長尹啟銘也質疑,可行性太低,目前看來都是憑空想像;高雄仁大工業區管理中心表示,鑿井地下水屬硬水,高科技製程使用恐有爆炸之虞,若經過軟水作業再使用,實在不敷成本。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說,經濟部及水利署單位去年就做各方面準備,包括前瞻建設所投入的海水淡化、水環境工程、水庫清淤,還有從翡翠水庫送水到新北地區;因有所準備,才能在百年大旱中有一些效果,否則會比現在更困難。 王美花說,竹科鑿井是旱災不得已的機制和因應,這些井原本就有,只是平時不需要就封掉;但竹科、中科及南科開發環評皆明確限制「不能鑿井取水」,與經長說法出現落差。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則說,廠商可依水利法提出申請,在無地層下陷之虞地區的既有水井或暫時封存處取水,絕對不會影響水質保育及地層問題。 根據經濟部統計,目前透過前瞻經費已布建抗旱水井網絡,全國已有160口水井加入供水行列,每天可以提供34萬噸水源,新竹周邊就有17口井。雖然王美花主張科學園區鑿井取水,但環評開發限制科學園區內用地不可開鑿水井,南科管理局表示,若需鑿井須由地方政府公布周邊可鑿井地點,廠商才會考量是否申請。 尹啟銘說,類似鑿井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就曾用過,但打開封存的井,有些水質有變,不能使用;枯旱時期,地下水位也降,不一定取得到水,目前看來都是憑空想像,能挖到多少水令人存疑;挖井取水以解乾旱燃眉之急,乍聽可行,但就算挖到也是杯水車薪。 李鴻源指出,要解決竹科缺水問題,最大水源在一天處理將近100萬噸的八里汙水處理廠,因汙水本來就集中在那裏,已做到二級處理,只要再加一個再生水廠升級為三級處理,一天供應桃竹40萬噸水沒問題,桃竹與竹科問題可一次解決。 李鴻源說,他推動興建的鳳山溪汙水暨再生水廠,蓋好後跟中鋼簽約,一度水賣18元台幣,「中央出錢、地方收錢」,高雄市政府一天可收到近40萬元,也解決中鋼缺水,這個模式可複製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