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蔡晉宇/台北18日電】促轉會延任1年5月底屆滿,「民間真促會」昨天高分貝質疑促轉會「為延任而延任」,在綠營內引發不少討論。綠營人士表示,促轉會當今內部狀況可用「一團亂」來形容,2月時主委楊翠長期被副主委葉虹靈架空一事檯面化,即驚動綠營高層;除了內訌外,促轉會工作任務編組也已不切實際,面臨組織再造。更嚴重的問題是,許多人力都已轉往監察院人權會服務,促轉會形同空殼。 民間真促會放砲,早非頭一遭。今年2月底,陳翠蓮、陳嘉銘等被視為親綠的學者,就出面表態反對促轉會「再延任」。由於發難者的政治光譜都被歸類本土陣營,在學界也頗具名望,因此,這一論調出現,民進黨高層也高度關注。 綠營人士表示,經溝通之後才得知,促轉會內部權力長期有矛盾,楊翠空有促轉的理想,實踐上卻處處受葉虹靈掣肘,然而葉所推動的轉型正義方向,並不符合學者專家們期待,也與政治受難者期待不符,且會內工作重點分配不均,導致連本土派都爆雜音。 一位長期參與促轉議題的綠營人士表示,在主委楊翠擘畫的促轉藍圖無法實踐的尷尬情況下,也間接影響了促轉會委員的內部向心力,促轉會若要像現在這樣各做各的事,毫無章法,「乾脆關門算了,再延長也沒意義」。 綠營人士指出,促轉會面對的問題是內外交迫,不僅本土陣營內訌,政治受難者也跳腳。例如,過年前台教會與促轉會舉辦轉型正義研討會,邀請眾多政治受難者、遺眷到場,當天即有許多政治受難者當面向楊翠嗆聲,表示促轉會沒能達到預期成果,答應爭取的補償也沒做到;甚至因有政治受難者欲發言被制止,當場表達「政治受難者為什麼不能給建言,促轉會有這麼大嗎」等意見。 據了解,促轉會目前有4個工作小組,包括「還原歷史真相組」、「威權象徵處理組」、「平復司法不法組」和「重建社會信任組」,當中有數個小組目前進度緩慢,有些甚至近期才開始協商未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