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秋雲/特稿】壽司行銷活動竟掀起台灣「鮭魚改名之亂」,業者賺飽知名度,但年輕人為吃免費壽司輕易改名,顯示網路「靠北文化」盛行,年輕人對姓名的忠誠度就像網路暱稱,想改就改;政府的戶政單位服務來者不拒,助長更名風潮。 很父母可能對這波年輕人「鮭魚之亂」嚇到吃手手、難以理解;多數父母當初為兒女命名,可是煞費周章,希望一生有好運氣,豈料如今年輕人為吃免費壽司,可隨意改掉名字。 雖然,大法官第399號解釋指出,姓名權是人格權,如何命名為憲法保障,名字雅俗是主觀價值,戶政機關會尊重當事人的判斷,但資深戶政所人員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同時改名「鮭魚」,而且理由竟就為了吃一頓免費壽司。 檢討起來,政府近年過度放寬更名的程序,從每人改名一次到放寬更名3次,有特殊原因還可再增加,加上管道很通暢,只要花台幣80元規費、20多分鐘時間,全台戶政連線到哪兒都能辦,門檻降低、來者不拒態度,助長更名之亂。 從此次事件也可看到年輕人對姓名的忠誠度幾乎已不存在,名字的價值流於工具化,以往名字隱藏的文字之美已蕩然無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