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黃有容/台北6日電】台灣逾99%的天然氣進口,蘇伊士運河長賜號擱淺事件一度讓外界擔憂影響台灣天然氣船運,其實,台灣沒有任何一條天然氣運輸航線經過蘇伊士,但卻有5個進口航線途經潛藏戰事危機的「南海」。據了解,為了減少未來「斷氣」風險,中油已準備「避開南海」的彈性路線,改穿過或繞過菲律賓群島,會多出一至兩天航程。 同時,今年起台對美將大幅提高天然氣採購量,明年預估占總進口量13%至14%,由於「海途遙遠」,需要28天,未來可能選擇能減少一半航程的美西出發。 在蔡政府2025年能源配比目標中,天然氣占了50%,由於接收站頻傳爭議、高度仰賴進口也有「斷氣」風險,一直以來飽受外界質疑。雖然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台灣天然氣進口來源分散,全球共21個天然氣出口國,去年進口來源就來自13個國家,各進口來源航運路線也不相同,已經充分降低「集中風險」。 但事實上,包括卡達、澳洲、俄羅斯、巴布亞紐幾內亞、美國、馬來西亞、印尼、汶萊等前8大進口國之中,卡達、澳洲、馬來西亞、印尼、汶萊5國運輸天然氣到台灣永安港、台中港的航線,都途經多國爭奪主權、中美頻頻以軍演較勁的南海。根據能源局統計,去年台灣由這5國進口的天然氣,約占總量的66%。 南海風險高國際皆知,政府也心知肚明,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表示,台灣已經悄悄規畫「避開南海」的「彈性航線」,如果南海真的發生問題,這幾條天然氣進口航線都有能力更動;不過整體未成熟,不能、也不應透露更多細節。 遠洋商船船長陳偉豪評估,避開南海的路線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由穿過或繞過菲律賓群島,從鵝鑾鼻進入台灣領海、經高雄到永安港或台中港,以從卡達、馬來西亞、印尼等出發的天然氣航線來說,會多出一至兩天航程。業內人士也認為,這個彈性航線「八九不離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