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美國將台灣漁獲列入強迫勞動貨品清單,並提出黃牌警告,影響台灣國際形象。監察院日前通過監察委員王幼玲、王美玉、蔡崇義所做調查報告,糾正外交部、勞動部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並促請行政院正視遠洋漁船外籍漁工的勞動權益,維護漁工人權。 王幼玲說,美方高度重視勞動力是否遭剝削,甚至近期美國一家大型連鎖零售業whole foods market高層還為此來信給台灣政府高層,呼籲要正視勞動剝削問題;政府應持續改善相關議題,不僅為了維護台灣產品能持續外銷,也落實對人權最基本的保障。 蔡崇義表示,台灣好不容易經過幾年努力,才在2019年解除歐盟對台灣的黃牌限制,但現在美國又對台灣做出黃牌警告,呼籲政府相關單位務必正視,否則若最終被做出黃牌限制,將影響台灣經濟規模龐大的遠洋漁業出口;且這次調查報告不僅對中央示警,也是提醒企業要注意社會責任,採購時要留意商品有無剝削勞力問題。 調查報告指出,台灣遠洋漁船計1106艘,境外聘雇外籍船員(漁工)人數約2萬2000人 ,在世界3大洋作業,使用全球32個港口。2019年台灣遠洋漁業生產量高達56萬744公噸,占該年漁業總產值53.95%;總價值占該年漁業總價值的38.06%,均可見台灣是遠洋漁業大國。但美國去年9月公布第9版「童工或強迫勞動生產之貨品清單」,首度將台灣遠洋漁獲列入清單,並有4艘台灣籍漁船或權宜船遭到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 發出扣押令,重創國家形象且涉及外籍漁工人權。 調查報告表示,外交部、勞動部及農委會漁業署早在2019年12月即接獲綠色和平基金會發布的「海上奴役」調查報告,知悉該基金會將提報台灣遠洋漁船涉及強迫勞動事宜予美國。但相關機關至2020年9月30日美國發布強迫勞動清單,期間除公文往返外,無相關積極作為,致令政府形象遭嚴重打擊與傷害,核有違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