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彭宣雅、林海、黃有容/台北報導】全台疫情再起,剛回溫沒有多久的內需產業,將遇到比去年更嚴峻的考驗。經濟部預估,餐飲業5月營業額可能年減一至兩成。原因國旅而獲得一絲喘息空間的旅遊業者,又被迫按下「暫停鍵」,狀況也比去年更糟。旅行業者推估,若疫情持續延燒,今年7、8月的旅遊旺季就泡湯了,讓原本稍恢復元氣的旅行業又將雪上加霜,旅行業就將如同加護病房準備拔管的病人。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4月批發、零售、餐飲3業營業額皆創歷年單月新高,但5月中起台灣疫情急速升溫,管制比去年3月更嚴格,預估將嚴重影響內需產業,尤其餐飲業在去年基期已經很低的情況下,5月營業額還可能年減一至兩成,狀況非常嚴峻。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經調查,餐飲業者多數不看好5月營業額,過半數零售業者認為5月將表現比去年同期更差,減少最多的就是百貨公司、服飾、綜合商品零售業。不過有些業者在去年疫情後,已經轉戰網購通路,將降低受影響程度;批發業者則有部分因外銷表現好而抵銷內銷損失。 疫情升溫,旅行業者停止出團至6月8日。雄獅品牌策略總經理游國珍表示,旅遊業的生存發展,必須建立社會安全穩定繁榮的前提下才有機會,以目前情況看來,根本沒有生存環境;就算疫情控制住,消費者也還需要一段時間建立信心,旅行業復甦的時間會比其他行業更長。在營收歸零的情況下,只能靠著政府補助與口袋深度苦撐,而這波疫情,肯定會再有一波倒閉潮出現,推估留下的業者數量只會有過去的1/3甚至1/4。 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說,如果短時間能控制疫情,暑假國旅還有救,觀光產業就有希望活下去,但現在看起來「有點難」。政府提供4成旅行業者薪資補貼,只能續命、不能救命,因為「根本救不活」。 「現在最慘,」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說,餐旅業比旅行業衝擊更大、更慘,散客自己訂餐廳、訂飯店,現在全都退光,相關產業哀鴻遍野。就算轉型賣東西,最近送貨也都塞車。 鳳凰總經理卞傑民認為,旅遊業會受到多大影響,關鍵在於疫苗。以旅遊業的特性來說,很多中小型的業者並不是倒閉,而是選擇停業,從業人員則暫時轉行,等到景氣恢復後再重新出發,但員工比較多的業者資金壓力大,有可能等不到國外旅遊開放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