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30日電】勞動部昨宣布加碼三項紓困措施,然而今年疫情嚴峻更甚去年,勞動部雖火速開辦自營業者及無一定雇主的生活補貼、勞工紓困貸款救急,但漏洞百出,挨罵後才補破網。還有打工族原本也是「紓困孤兒」,直至近日才納入生活補貼對象。但受衝擊的全時勞工呢?勞動部昨又再宣布正研議納入。擠牙膏式的紓困,凸顯缺乏整體通盤規畫。 勞動部加碼的紓困措施包括7月起,針對通報減班休息(無薪假)勞工,提高「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參訓津貼至2萬3040元台幣;「安心就業計畫」薪資差額補貼調整為三級定額,就業保險投保薪資2萬4000元以上的在職勞工,勞動部也正研擬可領1萬元生活補貼。 不過,勞動部從最早宣布今年續辦自營業者生活補貼、勞工紓困貸款起,就一路被動跟著勞工的哀號聲補破洞。 先是挨批自營業者申請資格採認2019年個人各類所得總額,但受疫情衝擊明明是2020年和今年,隨後才宣布放寬採認2020年所得;10萬元的勞工紓困貸款,原先僅開放50萬個名額,短短4天衝破百萬人申請,緊急暫停受理,後續才再加碼宣稱只要審核過關,都核撥貸款。 勞動部連兩年鎖定自營業者紓困,卻漏了人數更多的受雇勞工,尤其是收入相對低、替代性高,以餐飲、服務業為大宗的打工族,當雇主不願通報減班休息,最容易成為無薪假黑數,落入紓困三不管地帶。勞團從去年罵到今年,勞動部日前才動用就安基金,推出部分工時勞工生活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