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熙文、陳素玲╱台北1日電】台美第11屆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昨天是暌違近5年再度復談。學者表示,此舉除美國對台拋出善意,也是有意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前,向對岸釋出訊號的「政治動作」。行政院表示成果豐碩,學者質疑,台美BTA(雙邊貿易協定)甚至疫苗代工都沒有具體成果,若以開放美豬換來TIFA復談,台灣到底得到什麼? 對於TIFA復談,台灣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廖達琪認為,時間點上的選擇,除了美國展示對台灣進一步的友善,也是要象徵性地向中國表明,現在台灣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不過,在強化台美經貿關係之外,是否當真會有什麼實質上的協議、成果,她抱持懷疑的態度。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分析,過去TIFA都比較聚焦在貿易障礙的消除,此次則集中在各項議題的合作討論,鮮明反映出拜登團隊對於貿易政策的定位和期待,也有利於台灣透過未來增加一個TIFA平台、管道,用以尋求與美國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