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吳姿賢、朱冠諭/連線報導】環保署在全台設有14個酸雨觀測站,根據最新調查揭露,去年中壢測站降雨酸鹼度pH平均值僅4.96,酸度幾乎直逼「番茄汁」,酸雨發生率更高達6成3,不僅是全台唯一達到pH平均值5.0以下「酸雨」標準的測站,也是自2018年起連續3年蟬聯「全台最酸天空」的區域。 工業排放硫化物、氮化物會造成空汙及酸雨。環保署委託中央大學調查,去年在全台收集1200件雨水樣本分析,有265件樣本pH值低於5.0,達到「酸雨」標準。 換算全台酸雨發生率為2成3,其中北部酸雨發生率為3成4,明顯高於全台平均,東部發生率1成4,中南部僅1成甚至為零。 調查指出,去年全台雨水pH值平均為5.6,與自然界純雨水背景值相同,但各區的差異不小,北部pH值4.96至5.63,雨水明顯呈現酸化現象。中部5.82至6.33,南部5.68至6.29,東部5.8,較無酸化趨勢。 全台pH值最低、雨水最酸的地點則在中壢。調查研判認為是受本地汙染排放影響,加上中壢降水量比中南部少,「濃縮效應」導致酸離子濃度偏高。4年前曾「擠下」中壢、成為全台酸雨冠軍的新竹,去年雨水pH值則是5.1,「險勝」中壢,也已經未達「酸雨」標準。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表示,中壢酸雨觀測站位於中央大學,位置鄰近國道,當地車流量本身就很大,加上桃園機場及物流園區常有車輛往來國道,移動性汙染源導致空汙及酸雨。 桃園市環保局說,桃園位處背風處,來自北部和東部的汙染物擴散不良,加上雨水較少,汙染物易累積;中壢大氣的致鹼根離子濃度也較低,較難酸鹼中和。環保局強調桃園酸雨狀況已改善很多,將持續降低固定和移動汙染源。 蔡孟裕說,酸雨並非單一性問題,與空汙、溫室氣體排放息息相關且長年累積,無法「懸崖式」快速解決,近年透過降低電廠、鍋爐及移動性汙染源排放,現在全台僅剩中壢酸雨狀況較顯著,但中壢酸雨趨勢上也有改善,將持續監測酸雨並檢討空汙治理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