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李光儀/特稿】8月底、9月初將有一批BNT疫苗提早送到台灣,這批疫苗本是大陸復星集團訂貨,因陸方遲遲未給BNT緊急授權,才轉讓給台灣。看似水到渠成,但背後仍經過一系列談判交涉,數量在交涉過程中也不斷變動。為搞定對「復必泰」3個字很有意見的民進黨政府,永齡/鴻海團隊和台積電分工合作,前者主外和BNT談判,後者負責說服民進黨政府接受,最後才為台灣搶下這批疫苗。 上海復星集團曾向BNT採購多達1.5億劑疫苗,且握有優先採購權,每隔一段時間,BNT會生產要提供給復星的疫苗;但因大陸的緊急授權遲未通過,疫苗無法運往大陸,便會提供給其他需要的國家。 這個「門道」也成為若干歐洲國家提早取得疫苗的管道。這批提早送到台灣的疫苗,就是最近原要生產給復星。 知情人士表示,上月初郭台銘到歐洲「催貨」,就曾特別留意是否有這種「現貨」可提早供應台灣。8月9日永齡/鴻海和台積電購買的疫苗正式排產時,有BNT內部管道通知永齡/鴻海團隊,有一批大約3、400萬劑即將出廠、原本要交給大陸的疫苗可釋出,詢問是否需要;當時BNT要求鴻海等「必須在24小時內答覆」,否則就要提供給其他國家。 由於這批疫苗原是要提供給中國大陸,包裝上會有簡體中文標示,這是團隊成員不敢在第一時間答應的主要原因。團隊當下決定,由台積電負責主內,與政府溝通;永齡/鴻海和郭台銘主外,負責和BNT持續協調,8月10日傳來好消息,衛福部長陳時中代表政府,向團隊表示台灣願意接受這一批疫苗。 BNT最早向團隊表示應該有3、400萬劑之多,但等到台灣政府首肯時,BNT已決定分配給其他國家和地區,能分配給台灣的,剩下90萬劑。當時在歐洲的郭台銘親自出馬與BNT方面交涉,一名具華人身分的BNT高層也大力協助,最後以「這批疫苗原本就是復星代理區的疫苗,所以台灣接手比較合理」理由,一周前確定「搶」到大約200萬劑。 對於外界關切的「標籤」問題,知情人士表示,疫苗瓶子上不會有「復必泰」字樣,但有簡體字版的「新冠肺炎疫苗」;但在外包裝和內部分裝盤上,應會有中文「復必泰」字樣。知情人士認為,「只有包裝有復必泰,但瓶子上沒有,應該是政府願意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