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29日電】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包含執行中的前瞻水環境計畫,中央與地方近20年治水已豪擲台幣1.13兆元,但從去年以來的大乾旱,以及今年各地淹水噩夢,外界質疑「錢花到哪裡去?」為何感受不到政府宣稱的治水成效? 8月各地強降雨造成淹水災情,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稱,政府近年編列治水預算已陸續展現成效。依經濟部資料顯示,這次「0806豪雨」降雨量與2018年「823水災」相近,但823水災的淹水面積為4萬5872公頃,影響戶數3萬3292戶,這次初估淹水面積已大幅降為771公頃,初估影響降為853戶。 15年來,高雄獲中央挹注的治水經費僅次台南,高雄15座滯洪池居全台之冠,第16座在岡山,年底完工。但市府的鳳山行政中心卻因7月19日的豪雨被水圍困,地方人士形容,15座防洪利器也救不了近50公分高的積水。 「這應該是鳳山市區近年淹最慘的一次」,高雄市水利局官員說,鳳山地勢北高南低,當晚時雨量破100毫米,超過排水系統70毫米負荷上限,水從地表漫流淹進市區。多名里長氣憤說,鳳山幾乎一半都泡在水裡,連鳳山行政中心都快淹到膝蓋,相當諷刺。 忠義里長李朝清忙著帶抽水機協助里民,他氣憤說,縣市合併10年了,淹水仍無法解決,連房價也被拖累,何況鳳山行政中心還是市府門面。 高雄市水利局長蔡長展說,目前鳳山3座滯洪池對治水發揮一定作用,之前沒滯洪池淹得更慘,如今雨勢趨緩後,約一小時即退水。副市長林欽榮追查淹水主因,認為應在高地的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園區,再闢建兩座以上滯洪池,減緩對下游衝擊,已向中央爭取經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