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報導】許多家庭主婦採買、上班族外食,最近都覺得買東西變貴了。主計總處7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36%,較上月1.95%大幅上升,是今年來第3度突破2%通膨警戒線。官員表示,預估第4季物價就會緩步往下,台灣無通膨現象,但學者認為官方數字偏保守。 今年4月CPI年增率突破2%,5月攀升2.47%新高,6、7月CPI回落至2%以下,7月CPI年漲1.95%,仍處在相當高的水準。不料8月CPI年增率再大幅上升到2.36%,三度升到2%通膨警戒值。 外界高度關注通膨隱憂是否再起,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解釋,8月CPI主要受到蔬菜、水果、油料費、運輸費漲幅較大影響;食物類較去年同期上漲3.84%,主因是6月以來接連豪雨影響供給,蔬菜及水果,價格分別上漲35.22%、3.6,加以肉類及水產品各漲5.38%及2.84。這部分就影響總指數增加0.59個百分點。 但曹志弘表示,台灣有各種凍漲機制,只要天候因素消失,國際原物料不再持續攀升,物價就可逐漸恢復到2左右水準,台灣通膨壓力就會小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航運「缺船、缺櫃、缺工」三缺現象,在航運、空運等運輸成本大幅增加下,也是導致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8月份躉售物價總指數(WPI),也較上年同月漲11.88%,達今年以來次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