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台灣海軍對美採購100套岸置魚叉飛彈系統,因預算緊絀,曾向立法院允諾先買32套,其餘68套須視陣地部署、人力編制、美方產製能量甚至敵情威脅變化,再另行籌購。但在美方國安高層強勢要求台灣必須「一次買齊」下,海軍被迫提交新發價書,編足高達866億元台幣預算,一次採購百套魚叉與陣地興建預算。 立委批評,此舉明顯是代美強迫立法院埋單。立委研判,這項預算造成排擠效應,國防部須另編2400億元生產國造飛彈、造艦「特別預算」,美方要求台灣須優先給付軍售款項,影響台灣建軍順序之舉也甚可議。國防部已將量產飛彈、造艦的特別條例草案提報行政院審核,草案明定特別預算上限2400億元,最快提報16日行政院會通過,送立法院審議。 海軍司令部12日回應表示,海軍依敵情威脅及國防部聯合戰力規畫指導,為快速形成戰力,原本即已規劃採購的數量、金額,內容包含軍售裝備、彈藥及工程施作等各項預算,以分年編列方式執行;而美製魚叉飛彈與國軍現有的裝備適切搭配,可使作戰運用更具彈性,且增加敵方反制困難,有效提升國軍聯合制海作戰能力,籲請國人支持。 旅美的台海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梅復興日前為文透露,針對岸置魚叉飛彈系統採購案,由於魚叉岸防飛彈系統與國造的雄二機動發射型有性能與功能的重疊,加上可能排擠其他軍事投資預算,所以台灣軍方其實自始至終都意興闌珊,半推半就;海軍甚至原本希望能先採購一部分。 但他進一步說,美方對此十分堅持,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甚至在5、6月間與台灣國安高層溝通時,直接點名此案必須賦予更優先排序,敦促台灣盡速全案執行,這就是為什麼第一階段的發價書6月中旬才簽訂,隨即在8月底又提交修訂的第二階段發價書給台灣。 知情立委也證實,海軍針對採購魚叉的「迅捷專案」,確曾向立院允諾第一期只採購32套,其餘68套待預算、人力、陣地甚至敵情變化考量後,另於2023至2028年再行籌獲。但國防部不但將此案挪至明年度公開預算案中,且一次編足866億元買100套系統、400枚飛彈,額度甚至比美方公布軍售額度多出189億元,經了解是飛彈場庫與基地興建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