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主計總處6日發布9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2.63%,不僅飆上8年半以來新高,更是今年以來第4度失守2%通膨警戒線。官員鬆口,通膨壓力確實已升高,由於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上漲,需密切關注輸入型通膨。 不過,官員依然主張,台灣目前暫無通膨現象,也預期10月CPI會低於9月。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直言,主計總處「有點太樂觀」,台灣位處全球供應鏈之中,面對現在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攀升,實在無法置身事外,CPI指數想在第4季明顯緩解下來,不太容易。 吳大任還提醒,政府一直在說可以期待五倍券的上路,讓GDP衝破6%,但卻忽略了五倍券上路的同時,所帶來的消費量大幅上升,也可能是推升物價上漲的力道之一。因此,吳大任認為,短期內CPI要降回2%以下,「很難」。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指出,9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月增0.17%,年增2.63%,年增速更來到2013年2月以來新高。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率也達1.74%,為2018年3月以來,逾3年半新高。17項重要民生物資年增率高達3.31%,則創3年來新高。 曹志弘解釋,9月CPI年增率較上個月再攀高,主因逢中秋節,節前餽贈保母禮金與旅遊團費調漲,加以水果價格上漲所致,但蔬菜及成衣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其中,教養娛樂類漲0.88%最為顯著,主要是因為9月逢中秋連假,加以台灣疫情趨緩,部分業者調漲台灣旅遊團費及旅館住宿費所致。此外,食物類漲幅也不小,上漲0.27%,主因水果及蛋類價格分別上漲3.5%及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