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吳姿賢、黃有容/台北12日電】為了反制珍愛藻礁公投,蔡政府提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預計將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總計離岸1.2公里,環評專案小組12日首度審查該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經濟部11日大動作新聞稿主攻指出,根據專家調查,最遠離岸約1.7公里的海底就沒礁石,「藻礁公投提案的前提存在事實基礎錯誤」。 根據藻礁公投主文,指三接應遷至離岸五公里外的海域,經濟部11日在環評初審前直攻公投立論。但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回擊,蔡政府只想「糊弄人民」,此次提出的新事證也未先給環團參考,就無預警透過新聞稿發布,顯然「只是要為了環評帶風向,讓外推方案推動地更徹底。」 經濟部與中油連日回擊藻礁公投提案方論點,在蔡總統於國慶喊話不能有反覆的能源政策後,砲火更猛烈,11日先以千字新聞稿痛批藻礁公投提案前提有問題,12日還要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舉行記者會,公布專家團隊有關再外推案的海象、地形、生態等的科學評估結果。 經濟部說,公投方質疑「工業港海底離岸五公里皆藻礁」,但公投方引用的碩士論文,調查地點為大潭北邊的白玉藻礁而非大潭,且調查方法為單、多音束聲納儀、側掃聲納儀,並不足以了解海床的地質構造。 經濟部說,經使用上述論文的調查方法重複測量,以及委託國內多個專家團隊、運用多種調查方法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發現礁體最多只到水深18公尺的海域,由於負18公尺等深線與離岸遠近不一,測算後最遠離岸約1.7公里的海底就無礁石分布。 潘忠政說,原始公投主文未明文三接應遷至離岸「五公里」外的海域,是中選會在聽證會上要求定義具體範圍,經濟部及中油代表當時也在場,環團會後才根據2016年台大論文提出五公里的主張,中選會審查同意通過後,經濟部跟中油也未有任何意見或抗議;直到公投連署通過門檻,蔡政府意識到「事態嚴重」,才開始動用各種力量壓制。 潘忠政說,問題並非藻礁分布離岸幾公里,而是觀塘工業港確實存在藻礁生態系,藻礁跟周邊環境互通、魚蝦進進出出,「生態系是一體的」,不是沒藻礁的地方就可開發破壞,若經濟部想法真為如此,是搞錯方向,「說穿了根本就不想要保育這個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