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鴻海科技日18日登場,開場就由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親自上場介紹3款電動車,不僅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搭乘Model C亮麗現身,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更親自駕駛Model E車款壓軸登場。劉揚偉高喊「我們準備好了」,預計2023年電動車在台灣上市,進而走向全世界。 此舉宣示鴻海下一個兆元產業發展站上關鍵起跑點,帶動台灣汽車產業鏈轉型升級,也意味台灣ICT(資通訊)產業走進全新紀元。 Model C、Model E以及Model T3款電動車儼然是重頭戲,不僅外型設計亮眼,類型涵蓋SUV(運動型休旅車)、旗艦轎車以及電動巴士,展現台灣整體工業實力,及鴻海作為全球新造車勢力的決心。 為降低碳排量,歐盟今年7月率先宣布,2035年起禁止銷售新汽油車、柴油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美國總統拜登今年8月也簽署行政命令,加速生產電動車,預估2030年時,電動車占新車比重將達5成。歐、美大國對電動車的關注,有望加速市場發展。 國際能源總署今年發表《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預估,2030年全球路上的電動汽車、公車、貨車和重型卡車數量將達1.45億輛,如果各國政府加速推動相關政策,路上電動車甚至有可能上升到2.3億輛,比今年的1100萬輛電動車成長至少12倍以上。 電動車因為與傳統汽車設計完全不同,不僅傳統車廠想吃這塊大餅,就連各式科技大廠都想積極搶入。鴻海就是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廠中,最積極搶進電動車的企業。 過去,市場對於ICT產業跨入電動車製造有不少疑慮。劉揚偉指出,「對於ICT產業來說,我們最大挑戰是不會造車。」然而,對傳統汽車業而言,要發展電動車也必須解決半導體、軟件、電池等問題。 傳統產業發展電動車容易,還是ICT進入電動車容易?劉揚偉說,「我要證明給大家看,ICT進入汽車產業比較容易,請大家拭目以待,這樣的競爭是需要兩、3年時間。」 劉揚偉認為,半導體、軟體和產業架構將是鴻海跨進電動車市場的3大優勢,他呼籲,台灣ICT不能只為別人代工,台灣汽車產業要走到全球有困難,但鴻海希望透過全球布局,為台灣產業盡心盡力。 鴻海科技日今年特別選在郭台銘生日這天舉行,他對外表示,「就我個人而言,是我這輩子71歲以來收到最好的生日禮物。」正因為這部車對他最有意義,所以他堅持要親自開車登場,他同時也祝福「台灣新世代環保電動車生日快樂。」 嚴陳莉蓮表示,裕隆集團的納智捷及中華品牌,將是鴻海旗下鴻華先進品牌產品的首發客戶。裕隆集團的自主品牌電動車,將結合鴻海集團的資源再出發,為市場提供嶄新的移動體驗,請各界拭目以待。 郭台銘(右1)表示,新世代環保節能電動車是他收到最好的71歲生日禮物,他並坐上Model T駕駛座體驗。記者余承翰/攝影 鴻海於科技日發表三款電動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親自駕著Model E轎車進場,並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合影。圖/鴻海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