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吳姿賢/台北20日電】海洋「白色汙染」流竄全台。環團今年走訪全台記錄海洋垃圾組成,19日公布台灣沿海垃圾高達7成是廢棄漁具;彰化、雲林、嘉義、台南、澎湖等地,更有逾6成海洋垃圾為養殖類漁具,西南部的養殖蚵棚甚至隨洋流漂到東北角。白色的保麗龍浮具經沖刷磨損產生塑膠微粒,宛如海洋「白色汙染」,環團呼籲政府正視牡蠣養殖產生的龐大廢棄物問題。 保麗龍價格低廉、浮力好,一直是西南部牡蠣養殖業常用的主要浮具,但因容易磨損破碎,會出現大量微塑膠碎屑。 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表示,今年走訪全台計算海岸垃圾組成分布,發現養殖牡蠣的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養殖漁具廢棄物比率超過六成,部分海岸更看到大量保麗龍、蚵棚跟竹架堆積。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也說,先前曾調查東北海域塑膠微粒數量全台居冠,每立方公尺最多高達16個,且其中發泡塑膠占比相當高,研判與西南沿海養殖活動有關,透過洋流數據運算,西南沿海垃圾只要2至3周就可漂到東北角,過去3年都看過蚵棚直接沖到岸上。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張卉君說,發泡材質浮球不斷磨損後產生微塑膠,可能影響魚貝類等海鮮,對海洋健康造成威脅,政府應研擬符合現況的管理規範。林東良也說,應改善西海岸養殖產業,才能從源頭解決海洋白色垃圾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