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俊智/桃園報導】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2日通過環評,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5日清晨再赴大潭藻礁勘察,他說,去年9月不明淤泥嚴重影響環境,柴山多杯孔珊瑚數量銳減,懷疑是三接外推工程填海用料外流導致,但苦無證據,只能呼籲政府重視。 目前大潭藻礁仍可見到大片珊瑚藻,愈靠近外海,顏色愈趨近粉紅,相當漂亮。除了柴山多杯孔珊瑚,還可以看到海葵、珠螺、凶猛酋婦蟹等生物,有不少家長摸黑就帶著小孩出門,到此觀察自然生態,也是不少釣客喜愛的釣點。 潘忠政表示,地方為了觀察柴山多杯孔珊瑚生長情形,在大潭藻礁設有數十個監測點,雖然每年數量會因氣候環境有所增減,但差距不會太大,但過去G2區原有10多處可以觀察珊瑚,如今剩4處。 潘忠政也發現沿岸有不少珊瑚屍體,且多為一片片散布,與以往自然死亡的細碎狀有別,所以懷疑是人為因素所致,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去年9月淤泥覆蓋大面積海域,導致珊瑚窒息死亡。 潘忠政懷疑淤泥來源與三接天然氣外推管線工程有關,因施作橋墩時,填海用的沉箱用料有泥沙,而沉箱未完全密封,導致細泥溢流,釀淤泥事件。不過,潘也強調一切只是推測,還沒有具體證據。 桃園市海管處表示,根據海保署及中央大學調查研究,比對大潭藻礁的淤積粒徑分布明顯與三接站沉箱土質不同,二者關聯不大。中大調查發現藻礁淤泥中的細顆粒成分為綠泥石,但三接站沉箱土方中並無此成分,因此,藻礁淤泥來自於沉箱土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