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宛茜/台北15日電】故宮院長吳密察昨赴立法院業務報告,多位立委詢問,一旦發生戰爭,故宮有無打包文物撤離、找到安全收藏地點的SOP。吳密察坦言,逃難時文物疏散環境比人安置環境更複雜,「我腦海中沒有那樣的地方」,承諾3個月內完成針對戰爭逃難的故宮文物安全報告送交立院。此外,故宮預計7月進行適當的推演,但並非實際包裝、搬動文物。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利沃夫國家博物館為防止館藏遭戰火波及,動員所有員工打包約1.2萬件文物撤離,但迄今尚未找到安全地方收藏。 立委黃國書質詢指出,烏克蘭逾萬件國家級文物仍找不到地方疏散,故宮有無文物逃難SOP?吳密察表示,故宮訂定災害緊急應變作業要點,主要針對水災、火災與地震;針對戰爭的逃難SOP,包括院內70萬件文物打包疏散規劃,承諾3個月內提出報告。 立委萬美玲則詢問,戰爭時故宮文物安全暫存點是哪裡?吳密察表示,目前並未規劃地點。 他表示,安全暫存文物的環境比安置民眾的環境更複雜,因為必須符合恆溫恆濕、光照等需求、避免對文物造成損傷,「我腦海中沒有那樣的地方」,但會跟國家安全單位了解什麼地方適合。 故宮70萬件文物主要來自北京,多數歷經8年抗戰、國共內戰,在戰爭烽火中流離十多年,才在台灣找到安身之地。若說到全世界最有「戰爭逃難經驗」的博物館,故宮當之無愧,故宮北院現在仍用於貯存文物的山洞庫房,當初也是為了戰爭空襲逃難所設計。因此有網友建議,故宮可將山洞庫房列入文物避難所選項,只需找建築師與電力供應專家會勘加以補強。 故宮南院6日因迴路變電器故障造成一樓大廳和賣場無預警停電,暫停營運一天。故宮院長吳密察昨在立法院指出,故宮南院停電與台電供電無關,對民眾表達歉意,並認為故宮應變應該更快速。故宮已針對機電設備安全辦理電路特檢,將重新盤點並增加材料備品種類及數量,縮短更換設備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