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28日電】台灣役男徵兵制度1951年開始實施,當時遭到美國干涉,以妨害經濟理由反對台灣實施徵兵,施壓行政院無限期延後徵兵。如今俄烏戰爭延燒,軍方消息管道透露,蔡政府在美方壓力與建議下,確定將恢復1年徵兵制的政策,只是恢復時間未定,仍待評估。不過若從4個月軍事訓練役變成1年義務役,消化編制員額估將擴充為3倍,該如何消化將官員額,成了軍方大負擔。 泰國世界日報系聯合報報導,官員指出,決定恢復徵兵,是天時地利的結果。去年國防部已經應國安會要求,研究恢復徵兵可能方案;俄烏戰爭引發民眾對安全的關注,決定順水推舟,利用此波民氣,一舉通過這項平日可能遭致反彈的改革。 恢復徵兵的挑戰,最大困難是國軍經歷精實、精進、精粹三波裁軍,部隊編制總額只有18.8點八萬。以目前役男人數估計,每年進入軍中人數約為7.1萬,現行只要服役4個月,等於國防部同時只需消化2.4萬人,役期若變成1年,必須擴充為3倍。 恢復徵兵,編制員額增加4.7萬人,等於擴軍25%。這些人要被安插在什麼職務,所需的硬體物資與軟體訓練,要如何在短時間到位,都是大問題。 台北中國時報報導,美方一直認為台灣應展現自我防衛決心,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期太短,繼施壓國軍強化後備戰力後,也要求應延長役期。俄烏戰事一發生,美即指派由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率領的跨黨派資深代表團來訪,據相關官員表示,穆倫等即關切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 據了解,府方認為國防部對役期延長政策說得「快了些、多了些」;為此,蔡英文總統近日當面責難國防部高層的說法,已在軍中迅速傳開。軍方官員研判,對於恢復1年徵兵制,府方希望是由下而上,藉俄烏戰事帶動民心,順應民情而恢復,而不是讓外界認為是政府主動,由上而下發動。 國防部表示,恢復1年徵兵案正蒐整各界意見、研議中,尚未定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