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31日電】國發會昨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關鍵的能源結構部分,再生能源占比將從2025年的兩成,大幅拉高至6到7成,並納入約一成的氫能電力、1%的抽蓄水力,並保留20%到27%的火力發電搭配碳捕捉封存(CCUS),達成電力供應的去碳化。三大工商團體昨天同表擔憂,認為政府是在講「做不到的天方夜譚」。 政府評估未來每年用電需求以2%加減0.5個百分點的幅度成長,但未揭露節電目標。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隨再生能源擴大建置,未來沒缺電問題,政府也會保留一定比率的綠電給中小企業購買。 龔明鑫說,淨零路徑排除核能選項,因為核能的安全性和核廢料還沒有最終解決方案,核電廠址爭議很大,因此未參酌國際能源總署(IEA)保留一定比率核電的規畫建議。 龔明鑫指出,IEA規畫2050能源配比,再生能源都占大部分,建議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占七成,台灣地小無法拉這麼高,也面臨電力穩定問題,必須2030年前趕快布建儲能系統、智慧電網和強化電網韌性。 在運具電動化方面,淨零路徑也規畫2040年新售的汽機車要百分之百電動化,但龔明鑫表示,未來不會採禁售或禁買燃油車強制手段,而是透過補助提高民眾買電動車誘因,鼓勵車商加速發展。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淨零排放」除路徑外,後續執行面才是重點;民進黨政府應盡速研擬出推動「淨零排放」可行方案,不要像2025非核家園政策一樣,只空喊口號卻做不到,還留爛攤子給後續政府。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質疑,政府2030中期減碳目標為何?高耗能產業如何轉型?是否有用水、用電總量管制?國發會應召開「氣候公民大會」,強化社會溝通,不能草草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