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蔡晉宇/台北3日電】促轉會紛擾四年半,任務即將結束,回歸行政院所屬各部會的「促轉2.0」將登場。朝野立委與民間團體共同質疑,識別及處置加害者的業務,不該交由法務部承接,否則形同要「學弟查學長、在職的查退休的」,他們也呼籲,未來促轉工作要以最大開放、最小遮蔽為原則。 未來轉型正義政策將移交給行政院人權與轉型正義處辦理,開放政治檔案業務移交給國發會,不義遺址保存、法制化業務交由文化部,平復國家不法與識別及加害者處置相關法律草案規畫移交給法務部,清除威權象徵交由內政部,政治暴力創傷療癒平復業務移交給衛福部,轉型正義教育推動則移交給教育部。 但長期關注促轉議題的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指出,民進黨促轉工作進行四年半,並沒有緊扣促轉總體目標,更缺乏帶領社會對話。學者表示,業務將移轉仍未對症下藥,移轉後更少了專業領導機關,對促轉未來業務進展,感到更加悲觀。 真促會指出,在平復司法不法方面不適合由法務部擔任主管機關,因為行政權可以撤銷司法權判決,違背權力分立;處置加害者部分,對法務部當主管機關同樣持保留態度,擔心選舉時成為政治工具。 真促會理事長陳嘉銘表示,促轉會沒有進行最重要的帶領社會對話,就進入具體執行階段,反而加劇族群衝突,這是促轉工作始終進展有限的根本原因。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目前任務移轉的修法太過簡單,法務部是目前檔案公開中要求遮蔽的主要機關,卻把相關促轉業務交給法務部,並不合理。 民進黨立委江永昌也說,這形同「學弟查學長、在職的查退休的」,由於法務部轄下的檢調系統當年參與威權體制甚深,因此不應該在促轉階段,再由法務部來推翻自己當年的作為,此舉形同緣木求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