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簡永祥、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以嘉賓身分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談話表示,美國晶片製造成本比台灣貴5成,增加美國國內晶片的產量是昂貴浪費、徒勞無功之舉,他並認為,美國晶片製造業沒有擴張和成功所需的人才庫。 張忠謀此番談話引發關注,台積電發言體系特別說明,這是「創辦人」針對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環境,提出精闢分析,並不是針對台積電。 據了解,張忠謀個人確實不贊成將製造業拉到美國,只是張忠謀已退休,由台積電兩位接班人即現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負責成敗,兩人都認為,美中貿易戰造成全球貿易重組,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供應鏈斷鏈隱憂,此時是台積電迎合各國倡導半導體自主,是時候該走出台灣。 張忠謀指出,美國的優勢在於有現成的「全球頂尖的」設計人才,這在台灣很少,台積電更是完全沒有;但如果要發展成功的晶片製造業,美國仍須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張忠謀還強調,美國製造成本令人望而卻步。台積電奧勒岡州工廠的25年製造經驗可為明證,該廠能獲利,但幾乎放棄擴建。他說:「在比較成本上,我們當時太天真,但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台灣貴50%。」他補充說明,台積電多次為奧勒岡州工廠安排美國和外籍人員,但都沒能降低多少成本。 張忠謀的態度有個很重要的變數,那就是兩岸發生戰爭。但如果有戰爭,他說,「美國要擔心的將遠遠不止晶片製造」。 張忠謀的談話顯然有違台積電投資120億美元到亞歷桑納州設廠的計畫。不過,張忠謀2018年退休,並表示到美國蓋新廠不是他的決定。他說,台積電「在美國政府的敦促下這樣做」,而美國政府數百億美元的補貼,遠低於提振本土晶片製造所需金額。不過,至少美國的產量會增加,但還是很難在國際上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