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22日電】指揮中心先前預估單日高峰達10萬例,但近日皆新增8萬多例,是否代表疫情高峰延遲?指揮官陳時中說,這段時間沒暴衝式成長,代表這波疫情「控制得宜」,但若以8至9萬為高點,疫情恐拖得比較長。不過專家指出,現在確診數沒明顯往下走,疫情尚在發展中,說疫情控制得宜「有點太早了」。 泰國世界日報系聯合報報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目前台灣應屬於高峰期,感染還是很多,是否控制得宜「還很難講」,需要觀察中重症及死亡數變化,一至兩周後才能較清楚走向。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病例數未見暴衝式成長,與民眾自動加嚴防疫等級有關,拉長疫情,對民生經濟較不利,但醫護希望病例上升曲線不要太陡,大家喘口氣,有餘裕照顧患者。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目前檢驗及通報並未真正反映社區實際感染狀況,病例數應在增加中,因部分場所人流減少,疫情可能處於高原期,若要稱疫情控制得宜,除非單日確診4、5萬或更少,仍要持續觀察。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先前分析疫情高峰落點,可能落5月20日至月底,近兩日病例降到8萬多例,雙北、基隆、桃園等地病例數降低,中南部有升高跡象,目前檢驗陽性率無大幅提升,可能屬高原期,疫情是否再上升,須再觀察一、兩天後比較清楚。 陳時中表示,這波Omicron相較以前Alpha、Delta,因潛伏期短、痊癒時間快,平均死亡天數較少,現平均萬分之四,近期大約是萬分之七,希望已到達頂點。 台北中國時報報導,陽交大公衛研究所兼任教授、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批評,政府認為疫情控制得宜,實在太過自我感覺良好,真正功勞要歸於民眾本身。透過Google的足跡大數據可看出,公園人流少了47%、交通減少46%、購物與休閒減少37%,民眾自主不出門,政府到底控制好不好,應該去問餐廳、觀光業、計程車以及廣大家長,結果大家心知肚明。 另21日公布的59名死亡案例中,邱淑媞表示,有16例是確診同天或確診前死亡,21例是在確診後1至3天死亡,代表多數人根本來不及用藥治療,「實在死得太冤枉!」且死亡案例,幾乎全部是死亡3天以上才公布,最早的5月11日就已死亡,竟過了10天才公布,現在的疫情曲線有沒有趨緩,已經沒有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