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台灣中重症及單日死亡人數雙創新高,單日致死率也破1‰,達1.2‰。專家依數據分析,此波疫情恐造成萬人死亡,未來1周單日致死率若持續上升,代表醫療量能恐拉警報,或民眾輕忽症狀延誤就醫。呼籲指揮中心,應分析死亡案例從發病到死亡天數,提醒民眾注意。 泰國世界日報系聯合報報導,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死亡高峰通常發生在疫情流行高峰後幾周,主因是確診重症,經過幾天急救無效死亡,近期死亡數增加,反映前陣子的確診高峰,因此死亡數會增加是在可預期範圍內。 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據星港韓的死亡數和致死率,及台灣於2002年因季節性流感導致5000多人的超額死亡等數據分析,台灣此波疫情造成的死亡數可能會達到1萬人。但是若能快速投藥,死亡人數或可減半,希望能將死亡數壓在5000人以下。蘇益仁提醒,長照機構因有照顧人力、住民原先身體狀況等多重不利因素,恐是這波疫情死亡潮的重災區,快速投藥至關重要。 另據台北中國時報報導,李秉穎直言,「9月恐怕是最樂觀估計」,從目前疫情流行曲線趨緩且緩步上升來看,顯示民眾的防疫警覺性增加,疫情緩升但未來也會緩降,很難在四個月內完全平息。 李秉穎預估,7月底高峰過後,全台群體免疫頂多會有30%至40%的人感染,只要群體免疫達一定程度,應能適度開放,想要完全自由活動恐怕沒那麼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