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綜合報導】台灣17日新增新冠肺炎5萬5187例本土案例、74例境外移入、154例死亡。對於有學者表示,染疫死亡率恐突破萬分之14,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死亡率超過萬分之14「是有可能的」,但仍要觀察疫情變化,因死亡是落後指標,往往在疫情後一到二周才會呈現,到時候結算比較客觀。 羅一鈞16日表示,各縣市均無超過萬例的情形,整體趨勢明顯較上周少;過去一個月專責病房收治人數趨緩,全台收治人數從最高峰7588人下降至6626人,是過去兩周來首次降到7000人以下,「收治高峰看來已經過了」。羅一鈞表示,北部疫情明顯已降溫,中南部正要脫離高原期,推估下周會明顯趨緩。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針對7月脫口罩、8月開放邊境一事指出已到最後關鍵時刻。邊境是否再放寬?疾管署長周志浩16日在行政院會表示,會視疫情演變、醫療量能斟酌放寬。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依他國經驗,一波疫情至少持續3個月,這波疫情從5月開始,至少要走到7月,但不排除拖到8月、9月才結束,屆時單日確診數可能在幾千至1、2萬例。 近日不少民眾反映染疫後又再度出現症狀,採檢PCR也是陽性,懷疑是「2度感染」。羅一鈞表示,專家會議討論,確診治療後若症狀復發,依國外研究不建議給予2次抗病毒藥物,近期會再公布指引,以更精準用詞提供醫師遵循。 羅一鈞表示,使用抗病毒口服藥後,有病毒回升的情形,以國外經驗來看,也發現有1到2%的民眾使用口服藥後,在症狀改善5天後,經過2到8天又產生症狀,或經過檢測發現陰性轉陽性,甚至比先前病毒量、更低,不過平均來看,症狀出現都會自行緩解。 因為病人新症狀出現,會讓醫師擔心是否需另開新藥物,羅一鈞表示,根據國際上研究,後續出現的病症會自己緩解,通常發生在「7+7」管理期間,依照國外研究,不建議再給第2次抗病毒藥或改用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也不建議額外重新計算隔離天數,依照目前措施執行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