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沈能元/台北報導】衛福部統計處6月30日公布去年10大死因,癌症蟬聯40年榜首,癌症時鐘又快轉了20秒,平均每10分10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衛福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認為,癌症時鐘加快可能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癌症患者因擔心感染,不敢到醫院追蹤而延誤就醫。 去年總死亡人數為18萬4172人,與前一年相比增加1萬1105人,創歷年增幅新高;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也是繼2016年後首次同時上升。劉訓蓉表示,分析去年死亡人數增加有二大原因,65歲以上人口快速增加及去年1月有長達9天低溫所致。 另外,去年台灣因防疫有成,肺炎、流感死亡人數連續2年下降,意外事故死亡人數創歷史新低。衛福部分析,去年896人死於新冠肺炎,其中七成七為65歲以上長者,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2歲,疫情影響死亡人數不大,反而是低溫受到的影響較大,並強調台灣是全球唯二超額死亡呈負數的國家。 去年死因中,新冠肺炎位居第19位。衛福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表示,以經濟學人資料顯示,台灣經歷二波本土疫情,截至到今年5月底以前,台灣疫情並未出現超額死亡,至今仍呈現負數。她說,統計處並非是公衛單位,因此不會計算超額死亡,疾管署相關單位才會統計。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超額死亡是統計處業務,疾管署並未統計計算。 針對衛福部將死亡人數創新高歸因為「老化」及「低溫」,並未自行統計疫情是否超額死亡,學者有不同意見。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認為應拿出顯著比較數據證明。他說,當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同時增加,10大死因排名又沒有太過明顯變化,應思考10大死因外的因素,衛福部應分析疫情是否造成超額死亡。 衛福部公布去年10大死因排名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