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鍾泓良/台北12日電】物價直直漲,上班族薪資成長的幅度跟不上通膨攀升的速度,實質薪資持續倒退。行政院主計總處11日公布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統計結果,今年1至5月全體員工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儘管創下22年新高,但扣除物價漲幅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只有4萬1524元台幣,年減0.2%,為近6年同期首度負成長。 觀察行業別的經常性薪資,受疫情在5月急速升溫影響,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其他服務業(包括美容美髮按摩等)、住宿及餐飲業經常性薪資分別月減2.93%、1.85%、1.52%。 此外,疫情升溫也衝擊就業市場,5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14萬2000人,較4月底減少了8000人,以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等內需服務業受疫情衝擊較大。 主計總處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425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3%,年增率為22年來新高;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的總薪資增幅也有3.63%,創8年來新高;然而,在納入物價因素計算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2%。 主計總處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以數據來看,過去幾個月的經常性薪資和總薪資都有不錯的年增率,多數都在2%以上,不過,今年1到5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04%,因此考量同期物價因素後,因為薪資增幅低於物價漲幅,實質經常性薪資才會落入負成長。 此外,陳惠欣說,4月部分產業開始受到疫情影響,5月比較明顯衝擊的仍是內需型產業。 在受僱人數方面,住宿餐飲業月減9000人、批發零售業月減5000人,不過製造業部分仍屬穩健,月增6000人。由於住宿及餐飲業、批發零售業等內需型產業受疫情影響,在就業人口跟薪資水準都呈現衰退,但因為去年5月屬於防疫較嚴重的3級警戒,因此衝擊程度較去年好。 總薪資方面,運輸及倉儲業部分廠商營運狀況佳,1至5月總薪資較去年同期增加8.98%,其中,代表船員薪資的海洋水運業增加41.75%最多,意味著航運業為了留才,公司獲利的成長果實也願與員工分享;製造業增幅也有6.82%,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成長8.86%,反映出疫情之下,電子製造業的「薪情」仍維持相當成長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