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經理人趙心盈表示,亞股今年出現近10年最差的首季表現,其中3成因素為先前亞股本益比偏高;7成因素則是外部風險疑慮上升。市場保守調降企業獲利預估,空方賣壓出籠,市場震盪回檔。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今年每股盈餘(EPS)預估成長約8%,其中印度、中國、印尼、南韓、菲律賓等國更預期有2位數成長。價格面與獲利潛力出現明顯落差,也意味一旦市場風險疑慮趨緩,將具有相當平反空間。 從評價切入,趙心盈分析,過去3年,台灣、泰國內需偏弱,政經紛擾,股市漲幅落後,不論是本益比(P/E Ratio)、或是賬面資產淨值比(P/BV)都接近歷史平均值,溢價風險較低。南韓股市則由傳產股領漲,但外銷股受韓元走強衝擊,使股市平均本益比與賬面資產淨值比未明顯上升。 展望未來1年,趙心盈認為,泰韓台3地各有投資題材,台灣新政府兩岸政策可望調整,指數具補漲、評價調升空間。泰國則有內需景氣復甦,擺脫股市弱勢格局。南韓因韓元不再強勢走升,新政府誓言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獲利可望更上一層樓。 根據JPMorgan估計,台、泰、韓未來12個月的本益比都不到14倍,價值面亮眼,積極者可介入單一國家,穩健者宜從亞洲佈局。 從貨幣強弱來看,台、泰、韓3地雖不同調,卻能各展風情。統計今年至本月4日為止,亞幣兌美元匯率,新台幣升值6.6%,加上台美利差反轉,吸引外資強勁匯入和外幣存款解約潮,增添資金行情。嘉惠二地的汽車、電子、化學、織品、造船和機械等多元化出口產業。 個別市場部分,泰國JF東協基金經理人鄭直生(Joshua Tay)表示,泰國股市今年有落後補漲態勢,主因是新內閣在今年1月底順利成軍後,原本外界最擔心的政治風險已降到最低。加上對外資匯入投資的資金管制已於3月初解禁,各項利多支撐泰股表現。 泰國內部的企業投資信心也逐步自去年下半年降息後逐漸上升,在本益比相對便宜的優勢下,近期吸引外資回補大型能源股,建議挑選具成長機會的銀行、內需及地產類股。 台股方面,第一富蘭克林投信新世界股票基金協管經理人郭修伸指出,準總統馬英九所提出的各項經濟政策,包含擴大內需、愛台12項建設等,以及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兩岸直航、對大陸投資40%上限的鬆綁等兩岸政策,均對產業面有正面激勵作用,可望推動台灣經濟成長,行情確實值得期待。 南韓市場,JF南韓基金經理人崔光鉉(David Choi)分析,外資今年第1季大幅賣超韓股165億美元,已達去年全年賣超的57%,但分析南韓KOSPI指數表現,今年以來,KOSPI指數僅下跌6.51%,顯示內資接手意願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