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8大類股中,消費品類的指數下滑0.54點,收於84.14點,跌幅0.64%;資源類走低0.62點,收於173.45點,跌幅0.36%;以及科技類下降0.08點,收於88.46點,跌幅0.09%。其餘類股的交易全部上揚。再看25個分項類股,除時尚類股交易下降1.24%、個人用品及醫藥類股走低0.02%、造紙類股降低1.15%、能源類股滑落0.36%、以及礦業類股下降0.54%、醫院類股走低0.31%、以及電子類股下挫0.69%外,其他類股全部走高。 外資仍然於昨賣超30億9,329萬銖。相比之下,國內資金和國內法人分別買超28億5,600萬銖和2億3,700萬銖。鑒於本國政局多日來處於動盪的局面,導致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在1篇分析報告指稱,泰國政局動盪,衝擊投資氣氛。 國家經濟成長和上市公司獲利均趨緩,建議投資人降低對泰股的持有率。 值得關注的是,昨大型基金及投資者一改以往的投資手法,自趨向購買績優股,並長期持有。改為購入市價低於基本面、有利多支持的股票,頻繁進行短線交易。大型投資者改變投資戰略,最大的受害者是一般股民。股民見到大型股票漲價,均認為外資重返股市,大多跟進購入其他股票。 不過,昨在臨近收市的時候,大型股票的價格卻開始回落,降到開盤價,甚至跌破前個交易日的市價。導致一般股民來不及進行反應,只能看著估價下滑。這種現象在泰國股市上已屢見不鮮,導致各界開始懷疑券商、或金融機構公佈的分析報告根本就是「毒藥」。只要有消息指稱、或降低股票投資建議的評級,外資大多均賣超;相反,如果券商建議減碼,外資卻反過來買超。令一般股民看花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