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根據美國百位企業CEO組成的企業圓桌協會調查,美國第4季景氣信心指數較前一季從44.9大幅成長至71.5,其中有近70%認為營收可望成長,超過80%認為資本支出可能提高或是維持不變。 墨比爾斯指出,美國企業的資本支出可望提升對亞洲國家的進口需求,他判斷,明年上半年對亞洲國家進口需求可達到10%至15%的年成長,使得亞洲國家不僅內需獲得政策支持增長,出口狀況也可獲得改善。墨比爾斯尤其看好泰國明年表現,由於多數亞洲國家明年開始減少新增投資計畫案,不過,泰國是個例外。 泰國8月通過總額1.43兆銖的振興經濟計畫,目前已有2,000億銖注入市場。法人推估,不計乘數效果,就可望帶來4,130億銖的經濟產值。 此外,泰國股市本益比相對偏低,又能夠在明年持續擴張性財政政策,預料將成為中國與印度兩塊金磚之外,最受矚目的亞股新秀。 新興亞洲市場今年以來平均成長幅度達67.64%,其中印度、印尼與中國漲幅皆在80%以上,使得市場開始擔憂泡沫化的問題。亞股在基期逐步墊高下,未來要出現企業獲利大幅上調的機會不高,且各國也將陸續研擬及推動寬鬆政策的退場機制,恐怕使得亞股走勢偏向震盪。 友邦投信亞太高息基金經理人江常維表示,過往亞股多頭時間約為16至58個月,目前亞股僅漲了3季,且從股價淨值比(PBR)來看,亞股目前為2.1倍,過去歷史平均約在3倍以上才會出現泡沫。由此判斷,亞股仍不脫合理價位,尚不需擔憂泡沫化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