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報告指出,去年上市公司的核心業務營收呈現增長,但是純利的增長幅度低於前年,原因是經營成本上漲,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滑落。去年第4季,上市企業受到生產成本攀升、以及國內爆發特大水災的衝擊,導致純利季比下跌。
去年上市公司的銷售及服務收入共計8兆5,366億3,500萬銖,成長21.32%;但是經營成本上揚,特別是生產成本和運輸支出,原因是平均油價上漲達35.72%;公司經營盈利為6,639億4,000萬銖,僅增加4.76%;純利為5,921億200萬銖,僅提高5.28%。經營盈利率只有7.78%,而純利率為6.53%。
去年經營獲得純利的上市公司共計425家,相當於總量的78.56%,其中278家的純利年比呈現增長。
以產業類別劃分,所有產業都獲得盈利,而且大多數都取得成長。其中,純利增長額度最大的是資源類股及金融類股。同時有3大類股的盈利下滑,分別為服務類股、營建類股及消費類股,原因是部分大型企業受到銷售成本上升的衝擊,加上今年沒有匯兌盈餘及投資獲利等進項。
針對上市公司創利能力的指標,去年整體的ROE下降至14.63%,而且負債比(D/E)提高至1.32倍,表示債務負擔趨向上升。所幸,上市企業的資產使用效率提高,藉以創造更多的收入,資產周轉率由前年的104.9%增至111.63%。
同時,上市企業去年在非流動資產的投資總額達到4,091億2,900萬銖,年比上升0.91%。所有產業的非流動資產投資都呈現增長,只有資源類股及金融類股除外。投資額最高的是服務類股、科技類股及工業類股。
另一方面,去年上市公司透過證券市場募集資金達833億2,300萬銖,年比降低7.96%;共有252家企業透過上述途徑集資,相當於上市公司總數的46.24%,比例略微低於前年的47.04%。其中,透過發行IPO集資的上市企業共有10家,分為泰股大盤(SET)的3家及新證市(MAI)的7家,還有6個房地產基金。餘下為透過次級市場集資約648億6,000萬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