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ASP分析稿指出,自從美國2008年爆發次貸危機及出台第1輪量化寬鬆措施(QE1)後,導致全球金融體系資金氾濫,使資金轉向投入各種風險資產,包括泰股市場。如果自QE1推出後外資首次恢復買超泰股計算,迄今累計買超總額高達2,020億銖;假若從2006年底開始計算,外資買超額度累計為1,400億銖。對比股票市價及過去4年的成本,評估外資獲利超過50%,而且外資持股比例也呈現明顯轉變。過戶為外資名下持有的股票(F股),自2009年的27.3%,目前已提高到28.6%。
報告顯示,透過NVDR公司形式掌控的股票比例,也自2009年的4%增至7.1%,改寫最高歷史記錄。此狀況對泰股造成一定壓力,市場擔心外資是否繼續大量流入泰股,ASP認為是否定的,因為目前泰股的本益比(P/E)高達16倍,而QE1剛剛出台時泰股本益比只有10-11倍,導致預期的投資報酬率降低,相比下資金趨向流入其他本益比較低的股市,特別是中國、南韓、香港及印尼等。同時,外資透過NVDR公司持股的比例提高,可以解讀為外資可以隨時賣股。
綜合上述情況,ASP認為目前泰股面臨盤整的風險,其中1個壓力來自外資等待時機減持泰股比例。
調查泰國證交所的資料發現,外資透過NVDR公司形式持股的名單中,以BBL的NVDR持股比例最高,其他控股率較高的股票包括開泰銀行(KBANK)、泰華食品(TWFP)、LPN 開發(LPN)、玲英豪房地產(LH)、素帕萊房地產(SPALI)、拉古那度假村(LRH)、泰轉保公司(THRE)、平達珠寶(PRANDA)、大城銀行(BAY)、鐵士古銀行(TISCO)、國寶證券(GBX)、拉玲房地產(LALIN)、登可電力系統(DEMCO)、全資通訊(DTAC)、沙炎水泥(SCC)、貴族房地產(NOBLE)、亞洲房地產(AP)、向日葵工業(THIP)、泰納昌資產控股(TCAP)、以及萬埠礦業(BANPU)。
開泰證券公司個人理財部董事經理帕東隆表示,從目前起到2月底,泰股走勢趨向波動不平,預期將在1,400點左右盤整。投資者仍密切關注美國經濟問題的進展,包括公債上限是否擴大,如果美國經濟問題獲得改善,泰股可望在第2季攀升至1,500點的水準。外資流向方面,預期外資仍會流入泰國,但是額度不大,主要為從債市轉向投資股市,因為前者報酬率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