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中油擬攜手下游廠商到美國投資,法人認為,以目前台灣無法擴產的投資環境來看,石化業到海外投資有助於永續成長、維持競爭力,只是時間點稍慢。 法人分析,美國頁岩氣開採技術成熟後,帶動Shell、Exxon Mobil等國際大廠到美國投資乙烷裂解廠,主要是乙烷生產成本比石油腦每噸便宜300至400美元,因此從乙烷裂解出的乙烯,再去做成乙烯衍生物,極具有競爭力。 亞洲向來是塑化原料最大市場,剛好亞洲裂解廠絕多數是透過石油腦裂解,換言之,美國塑化原料運到亞洲銷售,即使加上運費,還是會比亞洲貨便宜,這也是為何石化大廠都在美國插旗投資。 法人認為,國際油價下跌會削弱頁岩氣低價競爭力,但是同一時間,也會讓客戶對於提貨意願放緩,更為謹慎,自然會壓抑塑化報價,因此今年以來石化業獲利形成上肥下瘦局面,已是不爭事實。 中油內部分析,上述因為美國頁岩氣而新增投資計畫,自今年下半年起陸續開出,集中量產時間點會在明年上半年,因此亞洲石化業多頭行情恐怕要結束。 法人認為,美國透過頁岩氣再度取得能源發話權,成為足以影響中東產油國意願的能源強國,泛中油體系若在當地取得料源,將有助於提升自身競爭力,若不去,恐怕會逐步被邊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