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3月30日引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在該校任職期間完成的8篇論文「有意竄改數據」,建議他「立即撤稿」。中研院證實此事,並指出這是台灣學者在國際上「所受處分最嚴重的一次」,重創台灣國際形象。 對此,監察院今天將開會討論,監查委員仉桂美表示,了解相關事證後,再決定是否申請自動調查,「查的可能性蠻高的」。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也要舉行公聽會討論此案。 「科學」期刊引述調查報告指出,陳慶士在2006到2014年發表的8篇論文中,有14處「偏離了圖像處理和圖形生成公認的做法,並有意竄改數據」,調查委員會建議陳慶士和共同作者「立即撤稿」這八篇論文。台灣一位藥學系教授表示,去年6月醫界便盛傳陳慶士「在美國出事了」,陳慶士去年8月宣布不續任中研院生化所所長,應與此事有關。 陳慶士已辭去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職位。針對學術論文涉及造假情事,他對教師會發出一封公開信,一開頭即表明自責實驗室管理疏失。信中提到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遭指控造假一事,經查證發現確有「數據結果未按規定逐日記錄」以致事後不利舉證,卻也不察有誤,對此他深感抱歉,願為自身督導不周負起全部相關責任。 陳慶士在信中指出,「此事為本人學術生涯中最大的危機」,未免對任職的台灣中央研究院有負面觀感與傷害,已於2017年主動請辭所長職務,在台的學術研究,交由中研院學術倫理諮詢委員會調查,盼勿讓此事件傷害台灣學術聲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