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1937年抗戰爆發,10月底上海失守之後,日軍進撲南京。面對質、量都占上風的日軍,國軍145師血戰4天,於11月30日全軍覆沒,師長饒國華中將舉槍自殺,年僅43歲,死後追晉二級上將。至今在安徽宣城廣德市區內,還有1條「國華路」紀念他。 25日上午,由社團法人中華海峽兩岸交流協會申請的抗日時期殉國烈士遺族獻花致敬活動,邀請饒國華等11位烈士的遺族、親友共37人,以及24位1949年來台老榮民的中國後人,加上志工等86人到台北圓山忠烈祠致敬。 饒國華率領的陸軍145師,是「四川王」劉湘的部隊。抗戰爆發後,劉湘向中央請纓,率領子弟兵開赴前線參戰。川軍參加了抗戰初期最慘烈、號稱「血肉磨坊」的淞滬會戰,犧牲慘烈。 除饒國華之外,另10位抗戰烈士是黃啟東中將、陳鍾書少將、吳繼光少將、楊家騮少將、李純玉中校、楊維鈞少校、周載雲上尉、申天增上尉、莫少華二等兵,以及文職的行政專員孔墉。 主管忠烈祠的國防部後備指揮部留守業務處長王惠民說,這次來台向先人致敬的烈士後人,都是第1次到台灣。由於烈士們殉國都已達80年,因此子女們年紀也都很大。他們失去父親時,有人年紀還不到1歲。 在祭祀時,多人抱頭痛哭,80歲滿頭白髮的黃岳武其父親(黃啟東)戰死時他才8個月大,他從來沒抱過父親,25日看到忠烈祠的軍官時,情緒激動緊抱著放聲大哭。莫文彪的父親陣亡時是二等兵,他說,父親階級不高,但謝謝忠烈祠沒有忘記父親。 王惠民說,忠烈祠對於後人的接待一視同仁,不管是上將還是二等兵,只要是為國捐軀,都給予同樣的尊崇。祭拜儀式結束眾人離開後,孔墉的孫子孔柏年又跑回大殿,向大殿裡的牌位深深一鞠躬並含淚與王惠民擁抱話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