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鄭媁、丘采薇、徐偉真/台北報導】針對農地工廠合法化問題,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農地工廠有其存在背景,但最終還是要合法化,過程中業者恐要進一步配合才有辦法解決。對於業者盼輔導期限能再延長10年,行政院強調,對於推動合法化過程,沒有時間表。賴清德下午還強調,這絕對不是「選前宣示」。 經濟部昨也以新聞稿表示,以劃設特定地區及臨時工廠登記方式,解決未登記工廠議題,執行成效有限。未來修法方向一定會兼顧農地保護、環境污染防治及經濟發展。2016年5月20日以前未登記之低汙染、不影響農業發展工廠,予以全面納管、輔導改善、合法經營。中高污染或明顯影響農業發展之未登記工廠,需遷廠、關廠或轉;此時間後未登記工廠,落實即報即拆。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昨天質詢時指出,2008年3月14日前的既有違章工廠,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可申請「臨時工廠登記」繼續運作不受罰,由政府輔導合法。但輔導期限於2020年6月2日將至,業者眼看就要變成違法工廠,她陳情電話接不停,企業都抱怨「政府是怎樣,票太多嗎?」 林岱樺表示,經濟部去年底推估,全台約6萬家未登記工廠,估算有60萬從業人口,平均每年總產值更達台幣1.2兆元。若沒有任何對策、直接硬著陸,屆時工廠將無法雇用移工、產品也無法上架與外銷,恐導致數10萬名基層勞工失業。 她強調,業者希望有效期限能再延長10年,這10年內,業者不是要求合法,而是願意列管。 經濟部長沈榮津答詢時表示,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及經濟部已與業者談出幾個大方向。一是2016年5月20日以前存在的,低汙染工廠全面納管輔導、中高汙染工廠就遷廠或轉型,二是在上述時間以後設立的未登記工廠採即報即拆措施;下周他將南下再與業者商談。 賴揆表示,農地上的工廠不只在高雄、彰化、台南,其實遍布全台灣;這些工廠的存在也有其背景,一時間要求業者搬遷合法化也有困難,既然他們組成協會,願意主動配合政府,這是一件好事。 他說,張景森雖已在督導,最終可能還是要合法化,在這過程中,業者要進一步配合,這樣才有辦法解決,否則不管3年、10年時間到了,這個問題還是存在,「我們要用10年時間把這個過程合法化,合法化的過程恐怕也不能少,否則這個問題還是會存在」。 針於合法化的時程,賴揆下午答詢時補充,用10年輔導農地工廠合法化,是業界組成的協會提出的訴求,絕非「選前宣示10年緩衝期」,這個問題各縣市都會碰到,行政院提出對策是因各地方的農地工廠為此組成協會、並提出法案,希望與政府合作溝通。 賴清德也說,農地如果要變成工廠,未來也要讓渡一些權益,才能達到合法化,否則「若先要求農地工廠納管10年也沒有去合法化,問題還是在原地。」他也說,此專案已由政務委員張景森督導,行政院也會與業者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環團:違章工廠不凍結 都是空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行政院長賴清德昨表示,違章農地工廠要用10年時間合法化,但環團質疑,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曾宣示當年520後新增違章工廠都要拆除,原本盤點預計拆除約兩千家,去年底僅拆17家,今年一家未動,且違章工廠持續新增,行政院的宣示都是空話。 另立委林岱樺、許淑華、王惠美等人提案,農地工廠問題嚴重,臨時工廠登記期限將於2年後屆滿,建議修法增訂加嚴審查機制,並准予2年展延1次,最長得至2030年止,展延需繳交回饋金,得成立基金會用於工廠登記管理相關事項。對此,學者認為,違規工廠輔導期屆滿就不得展延,否則農地工廠將成為永遠的歷史共業。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表示,環團根據製造業的稅籍資料,及是否有工廠登記的資料交叉比對,推估2016年農地違章工廠新增約6千家,2017年新增約4千家,今年稅籍資料則還未公開。數據顯示,每年新增違章工廠數量雖略微減少,但仍持續新增。 環團表示,賴揆表示要用10年時間讓這些違章工廠合法化,但怎麼做?具體配套是什麼?都沒對外說明。難免讓人懷疑跟選舉有相關,若政府不能做出承諾,開放全民舉報,讓違規工廠繼續增生的現況完全凍結,賴揆的宣示,對環團、對農民來說,都是空話。 農委會前主委、中興大學名譽教授彭作奎認為,這和18年前,討論農發條例中是否開放農地自由買賣的情境差不多,選前什麼都可以轉彎。他回憶當時立法院總質詢,有人提出農地上廟宇要合法,時任立委的葉菊蘭說,如果農地廟宇合法,「我就跟他沒完沒了」。 彭作奎說,如今也是選舉前,違規農地工廠要合法,但已沒人敢站出來反對。這樣下去,如何維持台灣乾淨的農田,不該用政治盤算,影響長期農地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