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張文馨/特稿】蔡英文總統前天宣告未來和賴院長仍是緊密工作夥伴,時隔不到24小時,行政院長賴清德出面預告,自己離開才能大破大立,還說「總統相當理解我的想法,也深知責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精神」,聲稱「聽見人民聲音」的賴院長,這場演講的對象是人民?還是蔡總統?一個預告自己即將離開的閣揆,還要施政什麼?要人民相信什麼? 蔡總統執政仰賴民進黨內派系平衡,在敗選後,蔡英文和賴清德競相「負責」,空出黨務和行政的重要位置,不僅沒有實力者宣布角逐黨魁,閣揆人選也是難產。新系總召段宜康在質詢台上批評民進黨施政不佳,劍指總統蔡英文,又替賴清德宣布「總預算通過後走人」的訊息,加上蔡總統在官邸召集會議討論誰接任代理黨主席,規劃後續黨主席補選的人選等等,說好聽了是穩定政局,從厚黑角度思考,蔡賴兩人動作頻頻,難道真不計較個人得失?丹心可照汗青? 國民黨2014年敗選,總統馬英九請辭黨主席、閣揆江宜樺立即下台負責,仍無法阻止國民黨在2016年的大敗;民進黨的行政院長欲走還留,留了又預告要走,未來的預算不是由賴揆執行,立法院為何要審查賴內閣提出的總預算和施政計畫,賴內閣提出的計畫不落實,又該找誰負責? 民進黨的選後回應,除了撤銷2025非核家園的期程,就是要修法打擊假新聞,所謂的提振經濟、回應改革需求等等,民進黨還需要拿出更多誠意和對策;人民不是不能容忍施政犯錯,而是不能接受不懂的反省的政黨,賴揆有一句話說得對,「在政黨輪替已步上常軌的台灣,任何執政黨都只是階段性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