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前總統馬英九昨接受udn tv「全球瞭望」專訪,對外界關心他是否再戰2020總統大選,馬英九說「關鍵不是馬英九執政不執政,而是執政能不能解決人民的問題」,萬一真的又回來執政,如何把政府維持好才是真正該關心的事。 馬英九舉例,像能源政策問題,國民黨推的反空汙公投很兇,對國內將來供電會造成很大挑戰,國民黨就要先有完整能源政策;兩岸關係也不是支持九二共識就解決,大陸也不會以此滿足,政治議題不能一代傳一代,國民黨也要有一些準備。 馬英九說,要爭取重返執政,不是強調國民黨重視民意就能解決,還是要拿出民眾可接受政策,並讓民眾表達意見,像很多人就會問年金問題難道照舊就算了?這就要先想清楚。 馬英九表示,他卸任後原以為可悠遊田園,沒想到哪都聽到民眾對當道的抱怨,民進黨這次選戰大輸程度還超過4年前國民黨,主因就是「民怨沸騰、民心思變」,民怨這樣深就是因執政者忽視他們聲音,蔡政府應「多尊重人民」。 馬英九認為,現在政治人物與政黨賞味期短,民眾要求高只是原因之一,主要還是當一個政黨大獲全勝可命令天下時,就很容易為所欲為;蔡英文總統一再要黨員謙卑,但執政後實際結果剛好相反,就是因為權力太大,不用白不用,賞味期才縮短。 馬英九更批評,民進黨政府推的不當黨產條例與促轉法都造成台灣民主傷害,這些怎麼可能在民主社會存在,像改幣、撤銅像、儀隊,連民進黨內都有爭議,會這樣做,就是因為權力太大。馬說,現在有些人還說台灣民主是亞洲典範,他都覺得不好意思。 至於馬政府表現,馬英九說,當時興建五楊快速道路,推動二代健保都獲好評,任內治安表現與國家競爭力也都較民進黨政府表現好。但馬也承認,像證交稅改革,當時行政院與財政部有「小小的失控」;課綱處理力道不夠,留下後遺症也應該檢討。 至於這次九合一選舉吹起的「韓國瑜現象」,馬英九分析,這也許是因民眾對傳統政治人物厭煩,但不一定就是未來常態,「每個候選人也都不應期待每次都有這樣情況」,還是要戒慎恐懼,一步步走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