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自由經濟示範區」最近成為熱議話題。高雄議會的景象,映照的是台灣的民主空洞化。對於韓國瑜重提「自經區」,從總統府、行政院到相關部會都是一片搖頭否定,認為不可行。所有的反對意見,全都貼合「辣台妹」近期的「反中」調性,說擔心貨物一旦進入自經區,將使「中國製造」的貨品掛上「台灣製造」的標籤,使台灣成為被美國報復的目標。唯一說出實話的官員,是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她說,海關對進口貨品加工、加值再出口,都有具體掌握與規範,不會有「洗產地」的問題。 如果經濟部次長說自經區沒有「洗產地」問題,為何總統和閣揆卻一再拿這個理由來恫嚇人民?而倡議自經區的市長,卻連它是什麼樣的概念都說不清楚?其中癥結,可從兩個面向觀察。 首先,台灣藍綠政治有一種根深柢固的相互毀滅傾向:你主張的,我全力杯葛;你反對的,我偏要做。其次,拚政治太容易,而拚經濟太困難:自經區從發想到成形,需要一套繁複的制度設計與國際接軌;但政治人物只要略施口舌,即足以推翻一切。 「自經區」的最初構想,來自前副總統蕭萬長的「自由經濟島」,計畫提出距今已六年。如果當初付諸行動,今天的台灣,可能已到了收成季節。但時隔六年我們還在重提規畫案,還在爭議不休,這不是追著自己的尾巴打轉是什麼? 諸如此類的戲碼,多年來不斷上演。從亞太營運中心到ECFA被汙名化、到服貿協議破功、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無影無蹤,台灣始終在追著自己的尾巴跑,始終在原地打轉,國家則是不斷空轉。王美花說沒有「洗產地」問題,但蔡英文說有,這不是空轉是什麼? (節錄自聯合報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