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10日電】台灣驚爆醫界不能說的秘密,部分醫院將一次性使用的手術耗材重複消毒、使用,使用次數可能多達10次。衛福部次長薛瑞元9日表示,已委請各地衛生局調查,若仿單強調為單次使用,醫院卻重新消毒使用,除非有科學證據證實風險如同第1次使用,否則將依法開罰。 泰國世界日報系調查發現,部分醫院重複使用一次性手術耗材,並擬定消毒SOP。醫師、醫院均稱「為了病人著想」,但部分患者並不知情,除了承受感染風險,病人與醫師的醫病信任關係也遭重大挑戰。 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昨天表示,院內確有器械重複使用,出發點部分器械單價較高,有些患者在經濟上恐無法支應,所以少數醫材器械經內部委員會審查後,允許重複使用2次至5次。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指出,一次性使用醫材只能一次性使用,如拋棄式針頭等,如果醫院或醫師明知有疑慮卻違法使用,可依醫療法跟醫師法開罰。石崇良也說,如果醫院明知使用二手醫材,卻欺騙病人,就有詐欺的問題。 但石崇良也說,部分醫院重複使用一次性的醫材是高價醫材,且經消毒程序與醫院委員會管理,也有告知同意。石崇良說,過去醫療器材仿單外使用並未有相關規定,將在兩周內召集專家學者訂定出高價醫材2次使用指引,指引將有3大原則,具正當性、具科學證據、需向患者明確告知。 1位內科醫師表示,高價醫材重新消毒使用是非常複雜的議題,在國外討論多年,不同醫材器械的使用有不同考量,例如婦產科和骨科的器械醫材都不同,必須由「很多相關單位」共同處理面對。 據了解,美國開放少數醫材重新消毒使用,由特定委員會決定可重消品項,重新消毒的成本其實也不低,省錢絕非主要考量,例如部分器械有長管腔設計,重消無法去除感染疑慮,因為不只是殺菌,更要留意高溫都無法殺死的普里昂蛋白。 最重要的是,國外作法是送院外獲得認證的消毒機構,一方面是器械消毒十分專業,單一醫院未必能力足夠,另一方面透過外部稽查,才能真正確認無感染疑慮。另外,重消後的收費與訂價,也應該要合理。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痛批,把單次使用醫材重消再用,患者過去不知情,現在政府還要大開此門,直呼「對醫界放水放太凶」。 馬偕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劉昌邦表示,部分耗材只能使用1次,多是評估消毒滅菌後恐無法達到原有無菌狀況,或經高溫及其他消毒方式,即使外觀與原先無異,但顯微鏡下已變形,同樣也造成消毒滅菌效果打折。 長庚醫院失智症科主治醫師徐文俊表示,根據去年12月在自然期刊發表的文章,阿茲海默症主要成因的類澱粉樣蛋白沈積,透過小鼠實驗發現,可能也會像「狂牛症」一樣,透過腦神經外科手術器械散播傳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