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昨公布今年第2次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的投資環境風險評比排名在全球50個評比國家中居第4名。但值得留意的是,台灣在政治風險指標中卻掉到第20名、創下歷年最差的名次。經濟部認為,主要是受到香港「反送中」抗爭跟中美貿易戰的波及。 根據最新公布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的投資環境風險評比排名居全球第4名,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次於第1名的瑞士、第2名的挪威、第3名的新加坡。鄰近國家的日本、南韓排全球第5名、印度排全球第13名、馬來西亞全球第15名、越南與印尼同為全球第21名、中國為全球第25名、菲律賓為全球第27名、泰國是全球第36名。 若跟今年4月發布的第1次報告中相比,台灣雖然名次持平,但投資風險評比分數卻下滑1分,總分從65分掉到64分,主要就是因為政治風險影響。台灣的政治風險指標從今年4月份報告的18名,8月掉到第20名,台灣近5年約都在第10名到第15名之間,今年首次掉到2字頭的名次,更是創下從1991年以來名次最低紀錄。 以亞洲地區的政治風險指標來看,鄰近的日本排全球第3名、新加坡排全球第4名、中國排全球第5名、越南全球第9名、印度全球第11名、南韓全球第15名;比台灣名次低的包括印尼全球第23名、菲律賓全球第29名、泰國全球第37名。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科長莊文章指出,政治風險指標是用問券調查全球企業家對該國家的政治風險,反映的就是全球企業家對台灣政治前景的看法。這次會掉到20名,推測是因為現在碰上香港「反送中」抗爭未解,加上中美貿易戰升溫,都可能會讓台灣受到影響,導致近期全球企業家對台灣的政治風險分數比起往年來得低。 但莊文章強調,投資環境風險評比中政治風險只是指標之一,另2項指標營運風險跟匯兌風險台灣都名列前茅,營運風險位居全球第4名、亞洲國家第1名;匯兌風險指標更是全球第1名。今年匯兌風險評等維持第1名,主要是因進口支出同期相比下降5.9%,5月份商品貿易順差為44.91億美元,而去年同月則為44.23億美元。台灣在「國際儲備」及「外匯創造能力」及「國外負債」排名皆為全球第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