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 陳金松 五年前「太陽花」學運改變台灣政治版圖,衍生民告官訴訟爭議,更讓警察處理聚眾活動亂了套。警方執法態度忽軟忽硬,讓基層士氣一度跌落谷底,近年政府天天宣示強勢執法,不容街頭暴力,好不容易谷底回升的警察執法權威,隨著國賠宣判的棒喝,再度重傷。 反服貿抗爭時,警察執行驅離任務爆發流血衝突,是不是國家暴力,見仁見智;可以確定的是,警界普遍感到委屈,因為警察執法向來只有一套標準,保障合法、取締非法、防制暴力,無關政治,只有法治。 要說當年太陽花事件背後無政治力因素,已沒有多少人相信;當初闖入行政院是非法、破壞公物是非法,警察執行國家公權力天經地義,改朝換代後的民進黨政府卻撤告,閹割警察執法的正當性,任憑警察挨告,士氣、尊嚴跌到谷底,傷害怎會不大。 民進黨政府也付出代價,林飛帆等學運領袖被控妨害公務案,台北地院以公民不服從等理由判無罪,讓蔡政府執政初期警察執法軟弱無力,鐵馬護欄取代拒馬蛇籠,面對陳抗只靠築起人牆,累死基層;結果是總統車隊遭砸水瓶,立法院遭群眾闖入濺血。 太陽花學運助攻民進黨取得政權,代價是警民流血衝突和犧牲國家執法標準;民進黨執政後,政府又意識到警察嚴正執法的重要,從行政院長到內政部長都帶頭喊要強勢執法,對比昔日態度大相逕庭。 太陽花國賠宣判,再度凸顯警察前後執法標準的錯亂與矛盾,喚起警察曾尊嚴掃地的執法傷痕。這個政府,該如何面對前後標準不一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