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昨天開記者會,指研究數據發現,研究所追蹤的台中市孩子平均3.39歲診斷到氣喘發作,聯盟表示,中火不應該再有10%的無差容許值,中火以外還包括中龍鋼鐵,兩者汙染加成,在這區域的嬰兒暴露,也不能忽略低濃度PM2.5的危害。 根據2019中國醫藥大學與日本筑波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追蹤台中市2004至2011年間出生的18萬4604名嬰兒,到2014年;結果發現這些追蹤嬰兒一歲以後,平均在3.39歲被診斷氣喘發作。 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根據中國醫藥大學最新的研究顯示,以世界衛生組織WHOPM2.5準則,25微克/立方米為基準1,26至72微克/立方米的PM2.5濃度,出現嬰兒未來氣喘發作的有意義增加,73微克/立方米則急速增加;73到90微克/立方米之間濃度值,跟WHO的基準相比,嬰兒未來氣喘發作的風險比為兩倍。 葉光芃表示,這區域正好是中火和中龍鋼鐵以及台中科學園區間,範圍內PM2.5數值為39到99之間,但根據環保署的PM2.5標準,普通為35,橘色提醒36至54,紅色55至150,紫爆要達到151微克才算。 他說,低濃度暴露就對嬰孩造成危害,這樣的標準簡直荒唐;除氣喘外,嬰孩時的空汙暴露,長大時除對肺部不好,心臟、腦部都有傷害,徒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台大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就臨床上發現,當空汙嚴重空品不佳時,孩童氣喘發作就會跑急診,呈現正相關;但是臨床上也只能懷疑,多問患者住在哪裡,接近工業區、高汙染地區時,空汙的影響可疑性就會大為增加。 呂立表示,除了孩子的氣喘過敏以外,這幾年研究也特別重視腦部發展,甚至也有許多自閉與過動的研究,也與空汙相關,比如腦血管障蔽出生後幾個月才完成,若受到空汙影響,對神經發育都不好,也會影響長大後的健康,以及未來的社會發展,空氣汙染源控制非常重要,政府應要有長期政體的規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