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中國新聞組/北京5日電】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中國2日至3日出現大範圍PM2.5汙染,4日重汙染範圍繼續擴大。針對本次汙染,各地提前發布重汙染天氣預警信息並啟動應急響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東北地區中,53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16個城市啟動黃色預警。應急減排措施主要包括工業企業應急管控、禁止高排放車輛運輸等。 中新社報導,2日晚間起,受靜穩、高濕、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遼寧中部、關中地區率先出現PM2.5小時重度汙染;3日,汙染範圍擴大,東至山東半島、西至陝西關中地區、南至河南、北至遼寧和內蒙古中部,四川盆地和新疆西北部也出現汙染,總體程度為中到重度,首要汙染物為PM2.5。監測顯示,截至1月3日17時,中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68個城市PM2.5小時濃度達重度汙染,10個城市PM2.5小時濃度達嚴重汙染,PM2.5小時濃度峰值為每立方米365微克。 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認為,一是大氣擴散能力弱,導致汙染物持續累積;二是相對濕度高,導致氣態汙染物向PM2.5快速轉化。東部、陝西關中、四川盆地、內蒙古中部、寧夏北部和新疆西北部等地區相對濕度高於60%,局地接近飽和並出現大霧,促進了氣態汙染物的二次轉化。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計,4日至6日,擴散條件不利,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將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