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洪哲政/特稿】大陸解放軍發展遠洋兵力,航母遼寧軍艦編隊南下南海,展示戰力。面對解放軍實力增強,兩岸對比消長,中科院研發高性能飛彈,展示台方軍事科技能力,一方面推動國防自主能量,突破國際軍事科技管制限制,另一方面,早年美方處處牽制與衛星偵察台方飛彈研發,現在主客觀條件改變,美方對對台灣發展中程地對地飛彈的政治箝制,也比過去略有寬鬆,頗為耐人尋味。 中華民國推動發高性能飛彈研發數十年,早年多為美方限制,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曾發表研發飛彈談話,立刻引起美方在台人員關切施壓,但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我們仍能突破美國政治封鎖,逐步獲得許多成果,青峰飛彈遭美施壓停止後,台方仍然研發出多款雄風飛彈。 雄風飛彈的成功,堆疊出後續各型飛彈研發技術與經驗,國軍雄二E型飛彈成軍多時,被列為特種飛彈。近年興建彈庫基地,顯示相關彈種逐漸成為飛彈部隊主力,對於台海防衛的源頭打擊並非聊備一格。中科院近來在台灣東部外海實施各型研發飛彈測試,無非新的研發需要實際驗證。 中科院研發飛彈多年,歷經兩蔣總統,後來以代號W99小組,進行長程火箭載具研發,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3位總統,分別以擎天、擎昇、層系、擎揚等專案,分案完成中程地對地飛彈各段研發計畫,政府去年核准中科院成立擎天計畫室,代表雲峰飛彈有量產計畫,初期僅生產20枚到30枚戰備彈,但可因應戰備需求擴大。 台灣發展各式防空、攻陸武器,關鍵零組件如陀螺儀等,許多國家輸出時,要求台方必須載明最後使用目的,經過核准,方能輸入。雲峰飛彈進入量產,關鍵零組件備料與需求量增加,採購零組件量大,難免引起國際關注。 但以美方目前壓制大陸的政治氛圍,只要台灣不發展核武,中科院對外採購中長程導彈機敏組件的需求,或可有更大空間。 中科院在台灣東部外海進行高性能飛彈測試,這是落實中華民國的國防科技自主,不受制於他人,這不只是單純的國防科技研發,也是顯示國軍對於台海防衛的決心,軍事科技研發是為確保和平,讓有敵意的一方,不敢輕啟戰端,國人應該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