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宛茜/綜合報導】「我不是花3年寫小說,而是花了一輩子才完成。」作家龍應台3年前離開台北,移居屏東潮州鎮陪伴母親。她29日返回台北和久違的媒體見面,是為了發表生平首部長篇小說「大武山下」。「小說,不必辯論。」她為自己的「轉型」下了簡單卻精準的註解。 「如果我停止辯論了,那是因為,我發現1片枯葉的顏色帶給我的感動,遠超過那許多偉大的、喧嘩的、激動的舞台。」30多年前,龍應台以犀利批判時事的「野火集」震動華人世界。 走上政治火線擔任文化局長、部長之後,龍應台毅然決定陪伴母親、返回童年安靜的小鎮生活。 「我從未帶著寫小說的目的來到這裡,沒想到一到鄉下立刻連上線。」龍應台說,這3年的鄉間生活帶給她震撼與感動,本想用擅長的散文表達,沒想到「用散文寫不出來」,莫名其妙長成了小說。 「大武山下」描述1位自覺「身心脫臼」的中年作家,返回闊別半世紀的大武山鄉村生活兩年,不僅遇見農村各種底層人物,也漸漸「看見」一般人看不見的神祕事物,包括1個永遠停留在14歲的少女靈魂,牽起1件塵封半世紀的殺人案。 「大武山下」融合懸疑、犯罪推理、靈異、生態等元素,龍應台坦承這部小說難以簡單定位,「宏大、多線,很難用1條線來說」,1部「連作者也說不出是什麼的小說」。 書中2位主角,1人1魂的經歷虛實交錯。少女生前生活的破敗漁村是龍應台的童年經驗,中年作家的鄉村經驗則是龍應台這3年的生活體驗,「台灣的靈魂是小鎮與鄉村,要看鄉村才能夠真正認識這個國家。」牽動整本小說的謀殺案,則是半世紀前真實發生的少女謀殺疑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