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鄭朝陽、葉冠妤/綜合21日電】阿里山山林大火延燒逾48小時,昨傍晚才控制火勢,但隨即又傳出新竹縣尖石山區森林火災,估計燃燒面積超過10公頃,將申請空勤總隊直升機灑水滅火。儘管火災原因尚待釐清,但學者質疑林務局對森林火災危險度的監測失靈,不排除人禍使然。 不過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強調,林火危險度預警系統主要作用在於推估林火引燃機率,對林務局人員、民眾示警,做好防火準備,跟火災發生與否,沒有直接關係,因森林火災發生,有可能人為使然。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系副教授邱祈榮指出,林務局對全台林區都設有火災危險度監測系統,但阿里山林區17、18日官網資料,整個嘉義縣和新竹縣林區都是一片綠色的「安全」等級,與現實有出入。 邱祈榮當過農委會林試所副所長,研究森林火災。他表示,除了防火線、防火林帶,目前更依賴森林火災危險度的監測系統,事先掌握火災潛勢,及早部署應變;早在十幾年前,他為林務局建置一套監測系統,分為「氣象」和「燃料」模式,前者有六大監測指標,除了溫度、濕度,還有「未降雨累積時數」等關鍵指標,就是預防極端天氣發生。 邱祈榮調出阿里山區的降雨資料,從3月5日至今沒下過雨,已逾半個月,是歷年來相對乾旱的條件,加上火災發生的林區有不少竹子和草生地,本來就較易燃燒,但監測系統卻未預警,「是監測方法不對?還是監測之後沒人進一步檢核?林務局要查清楚,加以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