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鄭朝陽、蔡容喬、吳淑君/連線報導】台灣實施3級警戒即將滿月,疫情尚無明顯緩解跡象,公衛界認為,當下疫情難以有效控制,除了缺乏疫苗,檢測做得不夠也是主因,接下來要避免封城、甚至全民回歸正常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擴大檢測、提高檢測頻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去年就定調不快篩、不普篩,主要擔心偽陽性高會造成社會恐慌及醫療量能負載過大;若偽陰多,也易讓無症狀感染者到處傳播。但上月中旬社區感染疫情爆發,雙北率先打破「陳」規展開快篩,輔助PCR檢測確認,陸續找出潛在陽性確診者,中央直到近日才陸續開放企業快篩等作法,遭批「惜篩如金」、超慢部署。 立委邱顯智日前質詢陳時中要求開放居家快篩,陳指可鼓勵業者進口居家快篩試劑,但嗆「現在沒人進口是要審什麼」。隨後陳時中態度軟化,指只要合適的快篩產品都不會禁止。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看不下去,指陳時中根本在鬼扯,「如果不知道早有國產試劑已通過授權,你在當什麼衛福部長?」郭表示,國產抗原快篩試劑已有19種,新加坡、香港用的就有MIT(台灣製造)產品,只是衛福部一直不開放快篩,也規定不得在藥局等通路販售,造成業者去年只好轉向國際搶疫情商機。 國產快篩試劑業者也是滿腹苦水。業者說,他一年出口幾億支快篩試劑,但中央禁止快篩,只好到國外拿認證授權;現在國內要用,其實不必再申請繞遠路,只要給有國際認證產品緊急授權即可,「偏偏政府不是這麼想的,什麼都要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