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顏嘉瑩/綜合報導】有「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之稱的中研院院士余英時,本月1日在新澤西普林斯頓住處於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與他熟識的友人稱他為「中國人文第一人」,重新定位和評估中國的傳統,如今逝世後,當今世上再無人能與他比擬;即便余英時的後事處理低調,友人仍擬為他舉辦追思活動,紀念他的貢獻。 作家蘇曉康表示,兩周前余英時的夫人陳淑平因為其他事情打電話給他,電話中兩人沒聊到余英時的情形,不想卻在近日才得知消息。 蘇曉康表示,余英時生前曾經交代希望後事能低調處理,在得知消息後,曾想打電話給陳淑平,但至今仍無法取得聯繫;友人王丹則說,據了解余英時與其父母葬在一起,下葬時僅有妻子、兩名女兒等至親在現場,連余英時在普林斯頓的老朋友,也不知道消息。 與余英時熟識的蘇曉康回憶,余英時為人親和,不遺餘力幫助任何人;「只要你能接觸到他、向他提出請求,他就會幫忙」;自己家庭受到余英時許多恩惠,多年前他在普林斯頓訪學時,一次不小心出車禍,余英時不僅幫助他們,直到如今仍會關心他的心理、寫作是否恢復,以及妻子和兒子的狀況等。 以「人生導師」稱呼余英時的王丹,在人生的兩次轉捩點,也都受到他協助;他當時剛到美國,不確定要投入民運活動還是繼續讀書,最後是因余英時的說服與推薦,進入哈佛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到台灣教書,也都是余英時的安排,對他的恩情很重。 對於余英時生前對世人、美國和中港台最無價的貢獻,蘇曉康說,他為全世界重新定位和評估中國的傳統,可稱為是「中國人文第一人」;他解釋,中國傳統自晚清以來受到很大衝擊,而余英時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撰寫無數文章,為中國傳統寫下新的解釋。王丹也說,余英時過世後,如今再也無人能與他比擬,「世上再無余先生。」 回顧余英時一生,蘇曉康和王丹形容他「擇善固執」,支持自由民主價值、反對中國共產黨,並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親和,而世人最好紀念他的方式,就是履行他所提倡的價值,延續他的精神並學習。 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的余英時,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在中國歷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21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 |